健康養身★這篇必看!烹飪蔬菜方式不對 !小心!蔬菜會釋放出致癌物質!(請分享)

炒菜也會致癌,是真的。有些蔬菜在煎炒時會產生數量驚人的致癌物。

這篇必看!烹飪蔬菜方式不對 !小心!蔬菜會釋放出致癌物質!(請分享)

蔬菜為什麼會致癌
含有天門冬醯胺和還原糖的食物,經過120攝氏度以上高溫炒制,會產生化學反應,形成丙烯醯胺。
丙烯醯胺是工業化學物,高溫油炸、燒烤食物也會產生大量丙烯醯胺。
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丙烯醯胺列為第二類致癌物。
此外,丙烯醯胺還會損害人體神經系統,攝入高劑量的丙烯醯胺會令人情緒低落,產生幻覺,甚至失去記憶。

天門冬醯胺是天然的氨基酸,在豆類、蔬菜中的含量較高。
不同蔬菜中天門冬醯胺含量不同,因此釋放出的丙烯醯胺會有差異。
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,經過120攝氏度以上高溫烹製後很容易發生此反應,釋放出丙烯醯胺。

致癌之首:丙烯醯胺

炒菜時間越長、溫度越高,蔬菜釋放出的丙烯醯胺就越多,加入食用油炒和幹炒的檢測結果無異。西葫蘆(櫛瓜)高溫加熱後釋放出的丙烯醯胺最多,平均每公斤高達360微克,僅低於零食類的薯片(680微克)和炸薯條(390微克)。大蒜、洋蔥在高溫烹調後,平均每公斤分別釋放200微克、150微克丙烯醯胺,位列第二、第三名。

此外,空心菜(140微克)、燈籠椒(140微克)、茄子(77微克)、芥蘭(61微克)、絲瓜(60微克)、西芹(54微克)、芥菜(52微克)均進入前十名。相比之下,生菜、菠菜、莧菜在煎炒後,釋放出的丙烯醯胺較少,平均每公斤低於10微克。

專家提醒:炒糊的菜不要吃,其有害物質會明顯增加。
蔬菜不要烤著吃,烤後焦黃、變深、發黑的蔬菜,往往含致癌物。


哪種烹調方式最健康?


1 千萬不要等到油冒煙了再熗鍋。


這種做法除了使菜更易釋放丙烯醯胺,還會產生很多有毒物質,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。

2 用煎悶

也叫水煎,即先放油,待油溫合適後把菜放進去,等溫度升高,蔬菜有水滲出了,馬上蓋鍋蓋把菜悶起來。這時,蒸汽一下子就會起來,100攝氏度的蒸汽完全能把菜悶熟。只是需注意把握火候,最好用中火,因為火太小,蒸汽就起不來了。

健康的烹飪方式依次是:蒸、煮、炒、烤、炸,後面兩種最好杜絕,一定要炸的話,最好用黃油、椰子油或橄欖油,避免用其他菜油,因為它們最容易被氧化。

歡迎分享~~~~~~~~

其他閱讀:

重要!這些年我一直喝錯的『湯』!

喝湯的十二個誤區不養生反傷身!(歡迎分享)

點我看更多>>>>

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139518

相關推薦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林怡亭報導】出現骨盆腔炎時,患者會有下腹痛、發燒等症狀,觸診時會有壓痛感;衛福部台南醫院婦產科醫師蘇奕綾指出,診斷上,因骨盆腔炎不容易確診,加上容易引起輸卵管發炎、沾黏等後遺症,因此若有疑似症狀出現時,就應提高警覺,儘早就醫檢查,否則嚴重時,可能使細菌擴散感染整個腹腔,恐危急生命。...

閱讀詳情 »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黃翎娟報導】董氏基金會最新公佈2018年上班族壓力及紓壓方式資料,不同年齡層上班族紓壓方式有差異,用「運動」及「宗教活動」方式紓壓者,年紀較長上班族比例明顯高於年輕上班族;而年輕上班族用「睡覺」及「玩電動或線上遊戲」方式紓壓,比例明顯高於年紀較長的上班族。整體而言,靜態性紓壓-「看...

閱讀詳情 »

75歲劉伯伯,5年前開始右腳行走感到疼痛,以為是足底筋膜炎,不僅自行購買痠痛貼布,更不斷換穿氣墊鞋想改善,但症狀卻日益嚴重,到今年起走路只能仰賴拐杖,且走走停停、愈走愈短,才出門走5分鐘就無法前行。4月初劉伯伯突發右下肢冰冷、發白、倍感痠痛及抽痛,至醫院急診發現為血塊脫落阻塞血管,造成下肢動脈栓塞(...

閱讀詳情 »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林怡亭報導】出現血栓,除了先天因素影響,包括臥床、長期不動、接受手術後、罹患惡性腫瘤、自體免疫疾病、口服避孕藥、懷孕和肥胖等都可能成為致病因素;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任劉冠霆指出,尤其當靜脈內的血栓,隨著血流經過右心到肺臟時,恐怕會因卡在肺動脈及其分支,促使肺部血液灌不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